中国政法大学

报刊:《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菩提寺小学的钟声

    摘要:(接上期)倭寇占领长葛县虽然一年半不到,可是在乡民们心目中却仿佛八年、十年似的,种种惊骇、压抑、耻辱叠加成一个个噩梦。“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

  • 你好,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时光之初,你对你的大学有着怎样的梦想?2015级新生用他们的文字和才思勾勒出了他们的大学梦。在今年学校组织的“我秀我的大学梦”主题活动中,共征集到绘画、书法、文学作品以及微...

  • 美国印象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媛媛

    摘要:2015年5月17日是儿子法律博士毕业典礼的日子,借着这个由头,去美国游玩,这一行程历时25天,经过12州,对美国谈不上了解,只留下片断印象,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为避免琐碎,...

放大 缩小 默认

菩提寺小学的钟声

抗日战争时期中原乡村纪事(四)

   期次:第864期   作者:●刘永章   查看:28   

  (接上期)倭寇占领长葛县虽然一年 半不到,可是在乡民们心目中却仿佛八 年、十年似的,种种惊骇、压抑、耻辱叠 加成一个个噩梦。“身受战争灾难,为着 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 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毛泽 东:《论持久战》)。一年多来,大部分菩 提寺小学生辍学干农活,荒废了学业, 忽然听说要开学了,同学们热切地盼望 着这一天的到来。
  复校那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高 高挺立的小叶杨碧绿闪亮;校园里不 见了杂草,地面扫得干干净净。老师让 各班成横排席地坐好,在每个同学面 前放了一捧炒花生。虽然没有彩旗飘 扬、锣鼓喧天,但是大家已经感到与一 年多前散学的情景大不相同,有一种 特别喜庆的气氛!同学们安静而急切 地等待着校长讲话。很多同学一年多 没有看见过严肃而又温和的校长了,他 身体好吗?
  片刻,复校典礼开始。啊,校长穿着 一身崭新的灰色中山服登上讲台了!台 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第一眼的感觉 是校长显著地瘦了,背驼得更厉害了, 双鬓变白了,然而眼睛依然深沉明亮。 “同学们!我们今天终于又回到校园里 来了!倭寇终于投降了!我们中国终于 胜利了!首先,让我们一起大笑三 声———”过去从来不苟言笑的校长,眼 里闪动着喜悦的泪花,带领全体师生, 一连发出三声“哈哈!哈哈!哈哈!”台 上台下紧相呼应,声震村野。这笑声 里,充满告别“亡国奴”生活的喜悦,似 乎也含有几分悲壮。然而,新上三年级 的我和同学们尚不能完全理解校长的 心怀,在随声附和的时候,居然杂有嬉 笑的声音。不过,今天校长是不会责备 谁的。接着,校长又讲抗战胜利来之不 易,并用了“惨胜”一词;还自问自答地 讲,现在的少年儿童应该怎么做,希望大 家发奋学习,强健体魄,不当“东亚病 夫”,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材。校长讲话 之后,相继有老师和学生代表发言,同学 们边听边吃着美味的炒花生,感到空前 的快乐。
  复校后的菩提寺小学,入校生增到 300 多人,来自20 多个村子(高年级仍 然纯是男生),沦陷区生活的痛苦记忆, 转化成了教和学的空前热情。学校秩序 井然,学习活动多样。三年级国语课文 有一首写卢沟桥事变的儿歌 ,开头是 “七月七日正半夜,日军进攻卢沟桥”, 立刻使同学们联想起日寇在半夜入侵 家乡的情景,读来十分亲切。课余时间 学校成立了鼓号队、篮球队,全校或班 级之间,经常开展各种比赛,如赛跑、踢 毽子比赛,跳绳比赛、演讲比赛,算术比 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获胜同学可 以得到铅笔、笔记本等奖品。三年级以 上各班,都办有壁报,张贴优秀作文或 大小楷。我们班的壁报是根据高班同 学段福成的建议,取名为《胜利周刊》; 李燕 同学任主编,他那秀雅的小楷字 极大地引起同学们阅览的兴趣。有一次 我参加作文比赛,题目是《我的志愿》, 别的“赛手”写将来想当县长、省长、文 学家等,我临时简单考虑了一下,像答 题一样写将来想当“教师”;没料到我的 作文居然受到表扬,更没料到小学生时 候的一次近乎“戏说”,后来居然成为我 一生的唯一职业!复校后的老师全都住 校,班主任程舒亭老师、张瑞老师等,每 天都要查早自习,督促学生背诵,形成 了浓厚的学习风气。同学之间,一般都 很友爱,如果哪位同学病了未来上课, 班上同学就会自动到家里慰问(有一次 我患了重感冒,班主席黄宝山等同学就 来家里看我)。校长很少回家,无暇照顾 自己孩子的学习,一大早就在校园走 动,遇到学生总是亲切地点点头;平时, 也很少讲话;但是有一项内容,校长是 必定会讲的,就是开学初向全校同学公 布书费收支情况。可在同学们看来,似 乎是多此一举,因为谁也不会担心老师 和校长贪污呀!
  菩提寺小学终于成为全县名校之 一(后来改名为“长葛县第六完全小学 校”),曾经获得过“后生可畏”的锦旗。 1948 年寒假,校长带着幼小的二儿子 日夜住守在空空荡荡的校园里;1949 年初,淮海决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校长 积极参加“支前”活动,并热情支持上初 中的女儿参军。可是,校长的身体却日 益严重地衰弱了,后来以至于不得不离 开他所创办和热爱的小学。离开不久, 菩提寺校园即有所变化:耸立的文昌 阁,被一个庄子以“抗旱券井”为由扒掉 了!大家盼望着老校长能够重返校园, 不料1952 年初夏的一天,老校长突然 间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乡亲……乡 亲们都很悲痛,街坊晚辈喜儿媳妇,边 哭边诉说老校长的故事,引来许多人含 泪相互劝慰。这时候大家才真正明白 方正的校长究竟图的甚么。乡亲们深 情地怀念他:忘不了,是他带头斗恶势 力,振民气;忘不了 ,是他说服乡民扳 倒神像,建学堂,方便家乡子弟上学(特 别是支持家贫孩子读书);忘不了,是他 说服家人,砍伐泡桐树,献出枣红马;忘 不了,是他与师生同台演出抗日话剧, 拒绝为日寇办学,宁可教私塾;忘不了, 是他为国破散学而哭,为国胜复校而笑 ……一段凝固的历史半个多世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菩提 寺小学的兴衰,在中华民族那幅苦难的 历史画卷中,不过是一枝一叶;在“抗日 救亡”的主旋律中,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音 符。甚至说它和周围乡民所经历的事变, 在全国并非最具有典型性的;然而,它却 显示了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凝聚着崇 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段凝固的史实, 不容忘记。菩提寺小学诞生于艰苦的抗 日战争中期,它的生存不只是个人的丰 碑,更是中国一段苦难历史的见证。它 连着乡民的悲欢,也连着国家的安危。 忘记了它,便意味着对日寇侵华罪行的 忘却和对民族精神的漠视。
  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深入进行改 革、国力日益强大的盛世,提及菩提寺小 学的历史,有人深深感慨:“如果不是创 办这座小学,不知方圆有多少文盲呢!” 但是也有人不无遗憾:“如果菩提寺的神 像保存下来多好呀,说不定会成为旅游点 儿呢!”这种善良的“盛世之言”,很耐人寻 味。说话者显然是不了解或忘记了历史背 景。殊不知,那时候乡民们的“当务之急, 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需要 的是“负赤子”而“弃千金之璧”的行为(鲁 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之六》)!另有一种 盛世“危言”,特别令人吃惊:“现在都什么 时候了?多谈点快乐吧,最不爱听‘忆苦’ 了!”是的,前辈人浴血奋战,后辈人苦干 巧干,换来了中国崛起、生活安定的太平 盛世。然而,社会往往是曲折演进的,历 史常常会“惊人地相似”!必须“居安思 危”。试想,从2010 年9 月7 日发生“钓 鱼岛事件”至今,日本当政者不是一直回 避甚至要否认二战侵华罪行吗?
  决不可忘却菩提寺小学的“警报” 声!(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787次访问,全刊已有933516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