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报刊:《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传播感动力量 传承榜样精神

    摘要:本报讯(实习通讯员黄一珍梁茜)5月20日,青春励志中国梦———中国政法大学“安理助学金”第十二届“自强之星”暨“感动法大人物”颁奖典礼在昌平校区隆重举行。校长黄进在致辞中表...

  • 证据科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

    摘要:本报讯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首批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我校申报的证据科学成功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采取项目管理方式,在建设周期内按照每个学科最高5000万元的总...

  • 我校代表队斩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团体一等奖

    摘要:本报讯5月11日至12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共有来自全国20所高校的代表队参加。由副教授刘艳敏、肖沛权担任指导教师,刘嘉洁、李笑聪、方达、周润...

  • 图片新闻

    摘要:5月17日,我校在昌平校区举办了主题为“发扬五四精神,争做时代先锋”的学习会。来自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和团委党支部的老师联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

  • 坚守师道 力求真知———访法学院张力老师

    摘要:“布尔乔亚式的责难早已无法动摇他的心扉,利维坦的威吓也只是他路上的石板。从此他只需关心三件事,璀璨星空,道德律令,一代又一代年轻的灵魂。”这是张力接过优秀教师荣誉时的颁奖词...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师道 力求真知———访法学院张力老师

   期次:第990期      查看:197   




  “布尔乔亚式的责难早已无法动摇他的心扉,利维坦的威吓也只是他路上的石板。从此他只需关心三件事,璀璨星空,道德律令,一代又一代年轻的灵魂。”这是张力接过优秀教师荣誉时的颁奖词。他陪伴一届又一届年轻的学生走过大学四年,在平等的思想碰撞中传授知识,在耐心的全面辅导中助力成长。他是严谨负责的学者,是兢兢业业的教师,是同学身边的“力神”。他就是2018届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法学院副教授张力老师。
  教师是个“良心活”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除教学外还有从事科研项目、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等工作内容。在教学上投入多少时间与精力,是否多开一门课,在上课之前要花多少时间来做准备,都没有确定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就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了一种“良心活”。在张力看来,教学无疑是自己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堂45分钟的课,如果我要把相应的内容写下来,基本上要写5000到8000字的知识点,还要把这些知识点之间建立起逻辑上的关联,同时也要匹配相应的案例。”张力平常对待教学尤为严谨认真。从本科到博士都在法大度过的学习经历使他养成了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他领会了处理事情的道理:但凡做一件事,就要认真完成一件事;若还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在他看来,做教师,就要把教师这份工作当成是天职。
  法学的很多内容本身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特别是张力所教授的专业———行政法,绝大多数学生都缺乏与政府打交道的经验,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在准备课堂内容上花费更多的工夫,费心思琢磨怎样的表达有利于大家理解。同时,由于法律更新快,相应的法学知识也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在每次授课前,张力常常需要对近来的法条变化和与法律相关的时事热点有所搜集并处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考虑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谈论这些问题,而且不能是随意的漫谈,要自然地将它置于一个基本教学的知识体系大纲里面去。张力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精力在这些工作上,在他眼中,还在学生时代时,法大老师对于教学认真负责的态度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是融入了他日后的教学生涯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张力始终坚守己道,投身课堂,关爱学生。在他看来,以教学为本,做好本职工作是理所应当的。“你只要认真地去做,很多事情自然而然的就做对了。”
  教育是对教师灵魂的痛苦折磨“知识与思想,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教师灵魂的痛苦折磨才从混沌中被塑造出来。”这是张力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发言时讲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原文来自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张力认为,教育于教师而言,就如同创作于艺术家,唯有自身理解,才能进一步表达。
  与艺术家从事创作时时常感到灵感难寻相似,教师在准备授课内容时遇到困难也并不罕见。在张力看来,教育不是机械生产,教师的工作更不是照本宣科地将课本上的内容或前人的思想搬运给学生,而是要在自身思考过后,在已有的领悟作为基础之上,在与学生的自由交流作为方式的过程之中,完成知识的传递。大学专业性的学习内容本就深奥晦涩,为通晓某一概念寻找能够说服自己的逻辑时,张力往往觉得十分困难,这也就是他所感受到的对于教师灵魂的“痛苦折磨”。
  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保罗·弗莱雷批判了灌输式教育方式,对于此种观点张力深表认同。“学生不是仅仅用于承载知识的容器,在教育中教师不能只一味地单向输出。”在他的课堂中,学生与教师始终是平等的主体。教师在讲台上的正当性不应该仅仅基于一张空洞的教师资格证所代表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的对于知识的求真或者思想的讨论才是所谓正当性的实质。在学生眼中,“张力老师是一个知识很渊博,同时又很擅长讲课的老师。他在课上很注意结合各种教学方式,一方面,留学美国的经历使他比较注重和同学互动,但是他也认识到中国的学生不擅长课上讨论,如果在讲授课上太依靠讨论互动,课堂气氛会比较尴尬,因此还是采取了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方式。”
  同时,张力勇于承认自己在课堂上的错误,对于学生的指正虚心接受并及时改正。有一次,他没有注意到课上讲的某个法条刚刚被修改,被学生指出后,课下立刻进行核实,在发现的确是自己的错误后立马在微信群中给予更正。
  “老师在每一次走上讲台前,不应当通过在知识上的垄断和权力来获得正当性,而是要考虑我今天能给同学们带来什么,以及我今天可能要从同学们那边接收到什么,这是双向的。”正是不断将知识从本身灵魂的痛苦磨练中塑造出来,张力才能够用实践论证自己在这三尺讲台上的正当性。
  学生身边的“力神”
  “对待学生,张力是如兄长一般的老师。”在学生身边时的他是良师,更是益友。
  还在本科时期的张力就加入了法大的法律评论社,结识了许多前辈。如今,他以指导老师的身份继续留在这个社团里,时常为社团举办的读书会推荐阅读书目,帮忙参谋邀请哪位嘉宾。由于他之前也做过办杂志的工作,在涉及到杂志要怎么办,如何确认整期杂志的定位与主题,如何设置栏目,每个栏目如何选题,甚至最细节到编辑工作,他都会与社内的学生沟通交流,手把手传授当年自己的经验。
  作为法学院实验班的班主任,张力总是会积极参与本班学生们策划的活动,也会努力与学生们聚在一起闲聊,内容广泛,由专业知识到兴趣爱好都有所涉及,比如他曾经与同学们共同交流一些有趣的法律电影。同时,作为学术班的导师,他也很注重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要求学生每节课都上交读书报告,并亲自一份份阅读批改。在学生读完一本书后,他会主要采用一种类似于研究者的报告会的形式,请某几位同学作报告,然后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与讨论。基本每次读书会结束后,他都会请学生们一起吃饭,“法大周边的饭馆基本上都吃遍了,”他笑着说。
  “张力老师课下很喜欢和学生交流,在学习甚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和他交流,他也很愿意长时间进行交流。对于一些学习和写作的机会,他也愿意推荐给学生,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的好老师。”私下里,张力的学生都喜欢称他为“力神”,对于这一“90后”学生表示亲近的方式,他也笑着接受。
  大学时光中,在张力的印象里尽管法大的老师们由于要在两个校区授课,往往来去匆匆,但他仍能感受到每一位老师都很愿意在课堂之外花时间与学生接触。当上教师后的他也传承了前辈们的精神,走近学生,关怀学生。他是良师,也是益友。
  从法大来,回法大去;从学生中来,回学生中去。张力将他从法大的课堂学习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再加工,传授给学生,将他从法大的老师身上感受出的精神记入心中,融入自己的教师生涯。他将教师视作“天职”,为工作无怨无悔,坚守师道;他将课堂视作“殿堂”,为知识不辍思考,力求真知。(文/通讯员 刘嘉慧)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29次访问,全刊已有933802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