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报刊:《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足球往事

    摘要:那是1992年的秋天,我独自一人带着简单的行李,坐火车从山东老家赴京去中国政法大学报到。近中午时出了北京站,就看到了高高飘扬的校旗———中国政法大学,旗下聚集许多的学生和行...

  • 图片新闻

    摘要:银装浩荡铺开,“混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白雪装点的法大,迎来了年岁中的最后一月。在我们身后是过去,在我们前方是未来。旧日的迷思,青春的回响。雪后天晴,窗外朔风如期而至,阳...

  • 大一学生,经常想家怎么办?

    摘要:尊敬的老师:展信佳。我是一名大一学生,来自山东省一个沿海小城。今年是我独自离开生活了18年的家乡的第一年。开学之后,经历过军训的十几天捶打磨练,和同学们度过第一次离家千里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一学生,经常想家怎么办?

   期次:第1012期      查看:66   





尊敬的老师:
展信佳。
我是一名大一学生,来自山东省一个沿海小城。今年是我独自离开生活了18年的家乡的第一年。
开学之后,经历过军训的十几天捶打磨练,和同学们度过第一次离家千里的中秋佳节,以及压力倍增的期末…我努力跟上大学的生活节奏,认真学习,融入社团生活,适应着从高中到大学的变化。众所周知,山东考生在高中时期所经历的学习生涯是充满了紧张气氛的,每天晚上十点骑自行车回家已是常态。但毕竟是在家乡,哪怕是深夜,也还有家中的一盏灯为我留明,而大学与众不同。
所谓的乡愁,大抵都是对父母的思念,而这种思念在大学、在夜深人静之时尤甚。
所以我百感交集地向您写下这封短信,行笔的瞬间涌现出的都是家乡的风貌和父母的影子。对于家乡对于亲人的思念,让我一时之间对大学与高中的变化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希望老师能够在百忙之中拨冗阅读,教我如何缓解乡愁、适应大学生活。
谢谢老师!
  刘希庆,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03年开始在中国政法大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在大学生人际交往、学习、情感辅导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委员会委员,ACBS中国分会理事,接纳承诺疗法咨询师、培训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同学,你好!看到你的这个留言,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余光中先生著名的诗歌《乡愁》。你的字里行间也流露着对父母、对家乡的思念。我也感受到了你为了适应大学生活而所做的努力,感受你到了你的上进。你的留言也反应了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中遇到的两个主要的问题:如何缓解乡愁,如何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下面,我们就这两个主题进行回答。
  如何应对乡愁?
  首先,要理解乡愁是人的正常反应。第一次离家千里,很容易想念自己的父母、朋友和家乡。从历史的原因来看,乡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练出来的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在中国历史上,以乡愁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从个人的情感来讲,乡愁反映的是人们对于亲情的眷恋,是人对归属感需求的反应,也是我们精神的寄托。因此,无论我们离家多远,都无法阻挡我们的乡愁;再快的高铁,再便捷的通讯都无法消除乡愁。
  其次,越消除越痛苦。就像上面所说的,乡愁是人的正常情感体验,这种情绪我们称为“纯净的痛”,是我们在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作出反应时感受到的最原始的不舒服。它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的、有益于健康的体验。这是人人都可能出现的适应性反应,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这样的状态很不舒服,很难过,我们往往会试图逃离这样的状态,回避这样的反应,从而形成第二重痛苦。
  可以想一下我们看过的电影中的情景,当一个人陷入流沙或陷入草地的沼泽地时,应该怎么做?是不是越挣扎陷得越快?陷入流沙和沼泽地里,最糟糕的行为就是挣扎。如果把乡愁比喻成流沙,当我们陷入这些痛苦情绪的时候,我们拼命的控制它们,试图去消除它们,这就像在流沙里挣扎,只会越陷越深。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然后,可以试着与乡愁和平共处。既然乡愁无法消除,而且越想消除越痛苦,那么我们何不试着与乡愁和平共处?当乡愁涌上心头时,不去跟它作斗争,而是静静的看着它、感受着它、体验着它,然后带着它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最后,我们可以升华乡愁的感觉。余光中先生著名的诗歌《乡愁》,就是用优美的文字把乡愁给具象化了,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就是在他失恋后,把自己悲伤情绪的外化。所以,如果你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也可以把自己的乡愁转化为优美的文字,如果你有一定的画画水平,可以把乡愁转化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等等。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我们都需要适应,适应环境也有自己的规律,每个人的人格特点、心理发育水平不同,适应的能力也会不一样。有的人会适应的会快一些,有些人适应的会慢一些。在你的留言中也提到你在努力地适应着从高中到大学的变化。其实,不用努力适应,慢慢适应就可以了。用力过猛,容易矫枉过正、过忧而不及,而容易伤及自身。
  如果我们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而我们的理想和现实差距太远的话,我们就很难适应当下的现实,而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由于现实的因素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由这个心理落差导致的痛苦就会让我们难以接受,这个时候为了应对这个痛苦,我们就会启动防御机制以抵御痛苦情绪。在众多的防御机制中,有一种我们常用的就是退行,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而乡愁就是我们应用的一种退行的防御机制,暂时的、偶尔的退行是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经常使用而影响了我们对当下生活的适应,那就是问题了。那如何用一种更成熟的机制来适应当下的大学生活呢?
  用非评判的、好奇的态度来接触当下的环境。如果我们大脑中事先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标准要求的话,我们会拿着这个标准去评判当下的环境。幸运的话,这个标准与当下的环境正好适合,那我们就可以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了。但是这个幸运发生的概率往往比较小。因此,我们首先要放弃大脑中的这些标准和要求,用非评判性的、好奇的态度来接触当下的环境,就像你是一个来自外星球的外星人,第一次看到这个环境,对这个环境充满了好奇,促使你去探索这个环境。你可以去探索一下与我们四年学习生活相关的各个部门,比如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它们在什么位置、它们的职能有哪些;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舍友,看看他们有哪些好玩的习惯、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你可以多跟师兄、师姐联系,听听他们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慢慢地熟悉了当下的生活环境,找到了应对问题的方法,就可以积极的利用现有的资源来提升自己了。
  同学,让我们带着乡愁去探索当下的生活,然后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朝着自己的方向而努力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240次访问,全刊已有930438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