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报刊:《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振奋人心

    摘要:金秋大地,硕果累累,我们迎来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盛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既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九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又提出和展望了未来...

  • 旧事漫记

    摘要:不觉至北京已月余,琳琅纷繁着倒也见过了一些北国风情。手忙脚乱地在远隔家乡千里的校园安定下来,偶尔出昌平转转,喧嚣而至的是从前只能在评书相声里才能听到的地道京腔,满目攒聚的是...

  • 遇见法大

    摘要:“七月流火,八月未央。”未央之初,我遇见了法大。多年以前,当我还热衷于《今日说法》栏目的悬疑奇案时,曾有幸与法大擦肩而过。那时的我对大学一无所知,因而从未回眸看清自己究竟错...

  • 一个旧的故事

    摘要:昨天去了趟图书馆,不经意在书架上瞥见了一套《南渡北归》,不由地多看了几眼。作为一个昆明人,对西南联大,总是有些莫名的亲切感的。秋日里,一切都很慢,不禁让人忆起,八十多年前,...

  • 图片新闻

    摘要:报喜摄影/何苑甄

  • 图片新闻

    摘要:法渊阁星空摄影/张煊棋张展鹏

  • 图片新闻

    摘要:彩虹摄影/王骏昊

  • 图片新闻

    摘要:绽放摄影/郭宏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旧的故事

   期次:第1111期   作者:■人文学院2201'李滟倬   查看:16   

昨天去了趟图书馆,不经意在书架上瞥见了一套《南渡北归》,不由地多看了几眼。作为一个昆明人,对西南联大,总是有些莫名的亲切感的。

秋日里,一切都很慢,不禁让人忆起,八十多年前,一个旧的故事,那所传奇大学。

1937年,华北沦陷,清华、北大和南开合并而成的战时临时大学一路南撤,几经辗转,最终于昆明组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蒙自碧色寨,一座滇越铁路上的特级火车站,它用百年的时间迎来送往,看透物是人非。这栋法式建筑斑驳泛黄的墙皮,见证了八十五年前,那个战火里的故事。

1938年的初夏,碧色寨迎来了西南联大文法学院的两百多名师生。陈寅恪、闻一多、钱穆和朱自清,无数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同他们的学生一起,在这里下车,开启了另一端人生。

今日的碧色寨,因成为《芳华》和《无问西东》的取景地而走红,游客来来往往,立于尘嚣中,它依然那样恬静。铁轨摩擦的声音里,诉说着属于滇东的那段传奇往事。

战火中,人人自危,饶是昆明人一贯随性的性子,也免不了因那日日响起的空袭警报而急躁。而联大却是那样挺拔而不屈,它艰苦而残酷,浪漫又恣意,迷人而恢弘。

昆明是后方,与华北相比,已是安全百倍,但物质的匮乏,却也是忽视不了的。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他们在茅草搭成的校舍里,诠释何为“高贵的理想”。大雨如注时,屋顶漏雨,陈岱孙先生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至黄昏时分,闻一多先生会点燃香炉,于夕阳中诵读《楚辞》……这恰恰印证校长梅贻琦的那句,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昆明人是很爱花的,种的花大多灿烂而张扬,泰戈尔所言“生如夏花”,大抵不过如此。东方书店外,能轻易地在墙角找到一排单色的花,它们看似柔弱,却也定定地望着时光,那就是绵绵不绝的风韵吧,我猜。

那里,有儒道先贤在守候。那雨滴落在茶杯之外,是钱穆与汪曾祺在书店喝茶谈天时听过的声音。

那暗处有万千钟磬的震响,那是看不到尽头的战事,也是每个人未卜的命运。可这群人是那么笃定,那么赤诚。

那是山河沦陷处,亦是群星闪耀时。

抗日战争结束,联大的使命终结。1946年,国立西南联大宣布解散,北归复校。冯友兰先生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著文。纪念碑文中写到,中国历史上有四次南渡:晋人南渡、宋人南渡、明人南渡,民国南渡。前三次南渡,北归均失败,只有民国南渡后,成功北归。那是一场民族保卫战的成功,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西南联大只在历史中存在了八年,硝烟中的奇迹,已经是很旧的故事。但很多很多年后,当我们再次提起,我们仿佛仍听到那齐声歌颂:

这一生,“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06次访问,全刊已有930337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