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报刊:《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让水长流让文明延续

    摘要:编者按:2018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18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宣传...

  • 与你相遇

    摘要:抱起书架上叠得整整齐齐的校报,这一沓淡灰色的纸张已经有些分量。曾经期期必买必看的杂志都已被电子刊物取代,但每周从端升楼或食堂拿一份校报这个习惯却一直没改。在这个纸媒日渐式微...

  • 寂寞相引——————《水形物语》影评

    摘要:略显冷寂的画面几乎摒绝了暖色的使用,古旧的黑白电视、没落无人的剧院、压抑的实验场,一并配合着四溅的鲜血和无止无休的暴雨。从事清洁工作的哑女、沦为政治角力筹码的怪物、恋上同性...

  • 图片新闻

    摘要:美丽法大摄影/王晓妹本图为校工会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举办的女教职工“我‘视界’中的法大”随手拍摄影比赛中优秀作品,请大家通过照片一起来欣赏法大女教职工的情思与才华。

  • 采访校友之体验

    摘要:01!!!!大一的时候,我加入了学校党委宣传部下设的学生社团,所在部门的日常工作简单而充实,以师兄师姐布置的一周一稿为选题写一篇短文,在宣传部老师的指导下校对新一期的校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访校友之体验

   期次:第949期   作者:■外国语学院15级 刘婧星   查看:26   







  01!!!!大一的时候,我加入了学校党委宣传部下设的学生社团,所在部门的日常工作简单而充实,以师兄师姐布置的一周一稿为选题写一篇短文,在宣传部老师的指导下校对新一期的校报,既保持了写作的手感,也通过阅读构建了某些类型稿件的框架。
  尝试采访校友是当时最有挑战性的一桩任务,无它,唯手生尔。某天看到师兄师姐在工作群里发布了采访一位优秀校友的通知,校友与我是同乡,亲切感让我第一时间接下任务。当时带我的师姐让我到学校官网上阅读往期的文章,找一找设计提纲和准备写稿的感觉。一篇篇范例读下来,我对如何布局、应当包含哪些要素等问题有了模糊的认识。
  我采访的第一位师姐是做未成年人工作的检察官,给她手机拨过去互相问候之后,她让我挂了电话,她再回拨过来。交流之初的细节很动人,被我当作后记写到了文末。师姐很耐心,提到法律方面的术语,还会考虑到我作为一个大一学生相对陌生,给我解释一番。头次做采访,我很拘谨,反而是师姐不断安抚我,跟我聊她在大学读书时候的美好记忆,聊工作之后的见闻,聊她准备校庆回来的计划。
  将近两个小时的电话,师姐分享了很多,我觉得每一个点都特别新奇,恨不得全部写进稿件里。由于篇幅限制,没能用得上的素材还可惜了好一阵子。第一篇人物稿凭着师姐的帮助和一点运气,很快通过了审核发表出来。
  大一的第二篇稿件是在另一位师姐带领下,同小伙伴一起写的。这次的采访对象也是我的老乡,聊起来倍感亲切。因为是采访的第二位检察官,交流时我发现虽然同第一位检察官具体工作岗位不太一样,但她们有关法大的印象,和工作中恪守的职业操守等等,相似性极高。02!!!!到大三上结束的时候,我采访过的校友刚好十位,他们的年龄分布跨越25———45岁,从事的领域遍布律师、国企法务、边关战士、市政府机关和公募基金,工作的城市一到五线都有。当我梳理这段两年半的校友采访经历,觉得自己不知不觉间收获颇丰。
  校友寻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大人的法大情结。提到军都山下的本科生院或是小月河畔的研院,喊上一声“师兄/师姐”,距离瞬间就拉近了。聊起在礼堂听讲座的经历,每逢教师节首任校长钱端升半身像前必会摆上的鲜花,都有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一位92年入校的大师兄,讲着他的大学四年,顺手就画出了法大的地图。这种基于对母校认同的感情,衍生出校友之间的情谊。师兄师姐在采访之余,对师弟师妹的今后道路选择的关心和建议,让我心生家人一般的温暖。
  我接触到的校友群体,用一个颇为流行的词语来概括,就是“正能量”。法大毕业的学生,无论从事的工作是不是与法律有关,都不曾忘母校的教诲。法大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法学较多,不过我所认识的工作性质与法学全无关系的校友,如今事业也很受肯定。从事公检法的师兄师姐不必多言,他们的办公室里满满当当的法学书籍,让我这个正在念书的人都觉得心虚。法大四年一再强调的守法的理念,早已深入学生的心底,而接受法学训练养成的严密逻辑和严谨踏实的作风,则是取得成功的要件。给我启发很大的不仅是师兄师姐的价值观念,还有他们朋友圈分享的“精气神”。我有时感到沮丧,恰好看到师兄或师姐分享的又一喜讯,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也会给自己打气。
  但不得不说,涉及法律的工作真的很辛苦。法学是一门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的学问,从事法律工作的人不仅要步入社会经世致用,还必须了解各类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或批复。做律师的几位校友基本是24小时保持手机畅通的状态,做检察官和法官的校友则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限内成为所审理案件领域的“专家”,做法务等领域的校友,也在工作之余继续给自己充电。如果说进入法大之初,大家只是读背“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我是真的在这些尊敬的师兄师姐身上,看到了校训精神的生动诠释。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基本上每个法大人聊着聊着,言语间都会提到“不能给母校丢脸”,最初的几次采访我还没理解过来,后来再接触师兄师姐表达类似的感情,我都会报以领会的微笑。03!!!!参与宣传部组织的校友采访活动,好似借我一双慧眼,在象牙塔里时得以一窥各行各业的发展。课上老师讲解的是纸面上的法律,师兄师姐传达给我的是极其鲜活的法律,这些课外的“知识”,使得我审视同一问题时思路更加开阔。
  法大研院竖着一块“法治天下”的碑石,我眼中法大的校友,好似组成法治天下时代命题的一块块要件,他们从军都山下或小月河畔起步,带着母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和“经国纬政法治天下”的嘱托,在律师、法官、检察官、公司法务等职业生涯中,实现每一个个体的价值。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673次访问,全刊已有934306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