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报刊:《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一名“校报人”的怀念,祝福校报

    摘要:刚入学的时候,校报400期的纪念活动刚举行完,17年过去了,校报迎来了1000期的纪念节点。作为校园文化的弘扬传播者和学校历史的记录者,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各路新媒体...

  • 我和校报的不解之缘

    摘要:直到现在都记得,那个下午,一捧阳光透过杨树的叶子,穿过防盗网的缝隙,在地上铺了一层碎金,文笔青涩却心比天高的我在校报编辑室里,静静地听着老编辑的教诲。他头发花白,言语也不再...

  • 我们仨与校报

    摘要:昨晚和两位好朋友视频聊天,她俩是我在校报认识的,从大一到大四再到现在,7年的友情了。聊起来最近遇到的烦心事,三个人默默垂泪。孟莲突然抬头说,“怎么会有这么一天呢?以前从来没...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名“校报人”的怀念,祝福校报

   期次:第1000期   作者:●张葆   查看:80   



  刚入学的时候,校报400期的纪念活动刚举行完,17年过去了,校报迎来了1000期的纪念节点。作为校园文化的弘扬传播者和学校历史的记录者,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各路新媒体争当弄潮儿的背景下,纸媒虽显得寂寞了些,但一页页翻开,仍深感脚步的坚实与沉静。
  还记得入学报到当天,被热情的师兄感召,我加入了校报的大家庭,从此,大学期间大部分的时间围绕着校报,在记者团的办公室中度过,拿现在流行的词汇来说,应该叫“第二课堂”吧,在这里结识了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收获了知识、能力、友谊,耳濡目染感悟着前辈为人、做事的风范,慢慢体会着春去秋来的成长与欢乐。
  作为一名校报人,我深感师长、同学们对我的关爱、指导与影响远胜于专业知识学习,在四年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塑造了看待自己、对待他人、开展工作、完成任务的全新理念、心态与价值认同。
  作为一名刚入学的新生,刚开始,我去校报编辑部其实还是很紧张的,但是徐德山老师、武晓红老师、袁林老师给同学们营造了温馨放松的氛围,徐德山老师和蔼、武晓红老师的温柔,袁林老师的随和,让我们心理放松,吸引我们有事没事的都喜欢来编辑部走动,但是在工作上,他们的认真严谨细致,又无形中引导我们的工作意识和理念,在校报当记者的日子,是工作中伴随着欢愉,时间过得很快的日子,每每回想,那是大学中难忘的美好。
  作为一名理科生,我没有什么文学素养,对于写作,尤其是新闻类稿件的写作,内心是恐惧和拒绝的,以至于大一一整年,都绕着采访任务躲,但终究是躲不过的。大二一开学,接到去参访新生军训的任务,我临时抱佛脚去和师兄请教。师兄鼓励我说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然后给了一台磁带录音机,结果真是应验,当天下雨,临时给电视台摄像老师撑伞保护摄像机,采访本一个字都没写。回来后就来回的暂停、播放听录音,把所有内容都整理出来,再进行归纳梳理,勉强交差完成任务。之后,我逐渐喜欢上了整理录音,一能锻炼打字速度、二能细细的学习讲稿内容、三能收获不菲的稿费,尤其记得整理过一篇三万余字的录音稿,在那个物价还较低的年代,稿费够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校报记者团的记者、通讯员是没有换届离任之说的。刚加入的时候,我发现工作的好多都是大三大四的师兄师姐,不仅在工作上传帮带,在生活上更是关心关照。一位毕业后留校工作的大师兄,对师弟师妹们就如辅导员一般,工作不顺,会传授经验,心情不好,会吃饭谈心。有一次,一位师弟情绪不佳,这位大师兄去宿舍找时发现他不在宿舍外出喝酒了,找到后已是喝醉了,大师兄硬是把重达一百七八十斤的师弟背回去,送到后才发现自己的裤子都撕裂了。他带着一份特殊的感情、牺牲自己的时间,守护着一代代的青春记忆。
  时间匆匆,斗转星移,学校发展日新月异,但校报记录下了这一点一滴的变化,她永远是无声的记录者,深情的守望者。在1000期来临之际,作为一名曾经的校报人,祝愿我们的校报永远生机盎然,充满爱和前行的动力,祝愿曾在此、将在此的校报人收获幸福快乐!(作者简介:原校报编辑。)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472次访问,全刊已有933433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