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报刊:《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张桂林:中国政治学70年成就与展望

    摘要:张桂林,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监察研究院院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委,中国政法大学前副校长、党委...

  • 师德研修培训的体会

    摘要:众所周知的是,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教师是...

  • 以师为本 以德为范

    摘要:2019年的夏末秋初,作为即将注入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团队的新鲜血液,有幸以青年教师的身份参加了“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师德师风专题培训班。通过一系列专题课程的学...

  • TOPIC:北京垃圾分类工作提速 以立法方式让软约束硬起来

    摘要:继上海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后,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也在提速。《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修正案》)日前公开征求意见。谁来管,怎么分,拒不分类的怎么处...

放大 缩小 默认

TOPIC:北京垃圾分类工作提速 以立法方式让软约束硬起来

   期次:第1005期      查看:74   




  继上海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后,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也在提速。《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修正案》)日前公开征求意见。谁来管,怎么分,拒不分类的怎么处罚?《修正案》提出了总体管理要求、完善源头减量措施、强化分类投放要求、进一步发挥社会共同参与作用等。以政府统筹,多部门联动协同推进;按四分法,完善源头减量措施;加强处罚,违法行为纳入信用管理系统等方式,使垃圾分类的软约束逐步“硬起来”。
  @新京报:【北京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意见 个人不分类拟罚200元】《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2019年 10月16日在首都之窗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到11月13日。个人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的,拒不改正的,处200元罚款,相关违法行为还将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管理。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认为,相关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举措,威慑力比罚款更大。“与征信体系挂钩以后,违法行为可能会影响贷款、出行、就业、升迁等,与个人实际利益关联更大,震慑作用更强。”刘建国表示,违规行为罚款、与个人征信挂钩,都属于强制性约束措施,从立法角度来讲是必要走向。法律上明确了处罚措施,对居民个人行为会产生威慑作用,执法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了依据。
  @腾讯网【垃圾分类,轮到北京了!】北京生活垃圾采取了“四分法”,草案送审稿增加了“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投放类别,共分为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个人不分类投放垃圾拟罚200元,酒店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最高罚5000元,单位、小区、公共场所要设置分类垃圾桶。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辖区内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居住区设立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指导员,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居民正确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政协头条【京沪两地政协召开“加强和改进生活垃圾管理工作视频座谈会”】10月 31日,北京市政协社法委和上海市政协社法委联合召开“加强和改进生活垃圾管理工作视频座谈会”。在分别位于两地政协的会议室里,两地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及专家围绕主题,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进行了交流。
  讨论中,两地政协委员都认为,修立和实施生活垃圾管理相关法规,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着眼城市建设和治理重要方面,构建全程分类体系为核心,在规划与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作出制度规范,为提升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等提供法制保障。在此过程中,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政协委员作为履职主体,都应该有所作为。
  @北京日报【万名人大代表下基层 全民参与垃圾管理条例修订活动综述】为做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让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2019年8月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走进街道社区,围绕是否应该总量控制、是否应该禁止或限制一次性用品等8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中的关键问题,面对面听取市民群众意见建议,让法规修订的过程,成为开门立法、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凝聚共识、推动工作的过程,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北京市民的新时尚。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6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只有积累更多好模式、好试点,才能引领更多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形成新时尚。为此,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修法或立法,通过督促引导,强化全流程分类、严格执法监管,让更多人行动起来。有专家将这形容为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知行合一,关键在行。进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就是打破“理念认同,行动滞后”怪圈的钥匙。当然,监督和处罚必须到位。
  @证券日报【北京垃圾分类居民参与度高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万联证券认为,2019年-2025年期间,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将从46个重点城市向30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推进,从长远角度看,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增长空间十分广阔,相关企业将迎来逐步发展的机会。相比万联证券,东方证券研究所给出的数据更为直观,他们认为以上海模式测算,全国范围内普及垃圾分类将孕育一个规模接近2000亿元的巨大市场。对此,业界专家表示,社会资本布局北京市的垃圾分类已经小有成效,后续随着政策的推进会有更多的资本进入这一市场,为推进垃圾分类这一造福民生的工程作出贡献。(整理人:徐显坤)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286次访问,全刊已有930418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