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报刊:《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图片新闻

    摘要:

  • 图片新闻

    摘要:高考,对于80后90后来说,也许就是充斥背诵和考试的季节以及随后无端的自由。对于我们的父辈呢,又是怎样的境遇?是奢望,是曙光,还是一声叹息,抑或是一个转身?《高考1977》...

  • 那些和青春有关的故事——写在《高考1977》后

    摘要:无数次从书本上、音乐里、影像中触及到青春的边缘,那样唯美与激情的交合,那样理智和情感的碰撞,一遍又一遍。可当自己真的站在十八岁的天空下,曾经的幻想和憧憬就这样被现实的慵懒和...

  • 当高考已成往事

    摘要:《高考1977》主要描述了黑龙江某农场的留守知青在“文革”刚结束,国家政策改革、恢复高考时期,对于理想的追求,面对现实的彷徨,而进行的挣扎与奋斗。穿插于其中的感情故事,描绘...

  • 泣血的孤魂——读海子的诗

    摘要:题记:“海子是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贡献的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他的诗质量之高,是不亚于许多世界性诗人的,他的价值会随着时间而得到证明”。——————《不死的海子》中国文联出版...

  • 图片新闻

    摘要:我是一个喜欢收藏阳光的人。阳光洒进玻璃瓶,生成了灯盏,照亮我清晨的呓语。阳光流进种子,长成了鲜花,装点我春天的窗台。阳光照进现实,透出了梦想,开启我旅行的心情。

  • 我的南方与北方

    摘要:转而已经快四月,北方的寒气却久久不见散去,将暖未暖的状态让我这南方的小女儿不免想念起家乡的莺歌燕舞的喧闹景象。早该褪下厚重的棉袄,着上五颜六色的春装,观光春色。此刻阳光虽好...

  • 仙女山吟游

    摘要:时维乙酉盛夏,吾居楚乡,此日酷暑忽退,清风拂晓,见天高云淡,温润清朗,想仙山已绿,万物自怡,然自我辞乡北去,已岁余未往。幸有佳日,故地重游之意遂起。仙山归来,十日方得此散漫...

  • 三月物语

    摘要:风车有了飞翔的翅膀风也只能助你陷入自我的轮回宫灯身着神仙霓裳衣心怀世间暖人意仙草从生到死一执念于山涧醉看芳菲尽金锁荣华锁爱富贵锁亲只落得尘埃满地玉佩仙草晨露花轿如舟如梦里面...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高考已成往事

   期次:第632期   作者:蔡宇  级法四班  08   查看:153   

  《高考1977》主要描述了黑龙江某农场的留守知青在 “文革”刚结束,国家政策改革、恢复高考时期,对于理想的 追求,面对现实的彷徨,而进行的挣扎与奋斗。穿插于其中 的感情故事,描绘了一个个感人的画面,扣人心弦。
  或许,对于我们这些对于没有经历过那场持续十年之 久的灾难,无法理解灾难之后人们对于现实的挣扎,无法 理解那时的人们对于理想的渴望,更是无法理解他们对于 高考的期待与彷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高考或许是艰难 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也无非是看书学习做题和纯粹 的考试,与那个时代人们对高考的“挣扎”截然不同。但是, 或许我们可以理解那时国家恢复高考的划时代意义,可以 想象那个时代人们对于高考的极度渴望,从而理解影片的 真正意义。
  一群真率淳朴的青年,欢呼着兴奋地观看小平讲话的 黑白场面,) 窖冰天,仿佛封不住他们的梦想与热情。让我 们体会到,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政策改革的期待,对于国 家及领导人改变制度的渴望,与他们对于改变自身命运的 憧憬。为我们理解他们对于恢复高考的激动反应作了铺 垫,使我们更加能体会到他们的内心变化。
  影片中“历史反革命”陈甫德对陈琼深沉的父爱,也深 深让我们为之动容,一张张未寄出的信纸,一声声对女儿 的无奈的呼唤,化作一张假造的证明和一摞高考复习资 料。使我们深刻的理解,在那个时代,不仅爱情无望,连亲 情也是奢望。
  另一个使我深深触动的场景,知青们拼尽全力地追火 车去高考的镜头,他们相继摔倒,不断有人掉队,他们还是 互相搀扶,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向高考奔去。他们追的不仅 是高考,而且是希望,是对未来的憧憬,更要追回被浪费在 山沟里的青春,他们奋力找回他们所失去的东西和付出的 惨痛代价。
  影片把以“老顽固”形象出现的老迟对高考的态度变 化作为一条重要的线索,贯穿始终。在故事前段,老迟一直 企图用介绍信,公章阻碍知青们的高考。随着剧情的发展, 老迟的态度不断转变。最后,还是他用拖拉机载着青年们 走向了高考考场,走向了充满希望的未来,走向了新的时 代。影片最后一段,老迟再次使用了那“万能”的公章,不过 不是阻拦,而是担下了陈琼递交假证明的罪名,保住了陈 琼的高考,还有未来。“要是为了女儿,你敢私刻公章么?” ……“我也敢”。这段台词有些诙谐幽默,却意味深长,触动 人心。
  影片最后,还是老迟,以他用广播宣布高考结果的场 面结束故事,为影片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影片结束,可是那一个个口人心弦的片段还在脑子里 不断闪现,不断想要去理解、去体味当时知青们对高考的 憧憬,对现实的渴望与挣扎。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明白那时 人们对于现实的无奈与彷徨,不过我们似乎能听见他们对 于未来的呼唤,对于梦想的呐喊,那样的响彻心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211次访问,全刊已有9333282次访问